編者按:近期,農業農村部印發《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了豆粕減量替代的目標和方法,明確要求三年后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至少降低1.5個百分點。本報特別推出專題報道,對這一方案進行解讀,并分享四川、山東、湖南、湖北、內蒙古等省(區)推進飼用豆粕減量替代的經驗及成效,以期推動下一步工作的開展。
1.5個百分點潛力從哪里挖?
——《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解讀
豆粕作為當前飼料工業的主流蛋白原料,在養殖業的使用量逐年增加,拉動大豆進口增加。在地緣政治風險、極端氣候災害等不利因素交織疊加下,大豆進口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要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就要從內部需求減量上下功夫。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推動的飼用豆粕減量替代取得階段性成果。2022年,在畜牧業生產全面增長的情況下,飼用豆粕比上年減少320萬噸,相當于減少大豆需求410萬噸,飼用豆粕在飼料中的占比降至14.5%。
為最大限度壓減飼料糧需求、減少飼用豆粕用量,農業農村部近期發布《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明確了豆粕減量替代的目標和路徑,聚焦“提質提效、開源增料”,促進飼料糧節約降耗,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出貢獻。
《行動方案》提出“一降兩增”的行動目標,即豆粕用量占比持續下降、蛋白飼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持續增強、優質飼草供給持續增加。
其中,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要在確保畜禽生產效率穩定的前提下,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以上,到2025年要降至13%以下。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減少豆粕用量680萬噸,相當于減少大豆需求870萬噸。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未來飼料節糧潛力仍然很大。通過全面實施提效、開源、調結構綜合措施,有望將產需缺口壓減至2000萬噸以內,大大減輕我國糧食特別是大豆的進口依賴。
豆粕圖片。資料圖
提效率:推廣低蛋白技術,實現精準營養
專家表示,提升蛋白質利用效率,能夠有效降低養殖業對蛋白原料用量。動物對蛋白的需求實際是對氨基酸的需求,通過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在飼料中添加工業合成氨基酸,補足原料中的短板營養元素,配合使用酶制劑等添加劑,能夠提高飼料蛋白消化利用率。
2020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發布了《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等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為全行業推行低蛋白日糧提供了遵循。據專家測算,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最低可減少飼料蛋白需求約1320萬噸,相當于36%的進口飼料蛋白。
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實現精準營養,需要建立健全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我國飼料資源品種繁多,同一原料的營養價值又因品種、產地、加工等因素不同而差異巨大,眾多飼料原料基本營養價值數據缺乏,或是在配制加工過程中難以精準把握其變異情況,是實現精準營養配方的“卡脖子”難題。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起,農業農村部已組織評定了豬、肉雞、肉牛、肉羊等8個畜種70種大宗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參數,逐步完善主要畜禽品種大宗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數據庫和動態預測方程。下一步,將加快測定雜糧、雜粕、糧食加工副產物等資源的營養和加工參數,完善國家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和應用平臺系統,面向飼料養殖全行業提供免費查詢和應用服務。
制定低蛋白、多元化日糧配方,離不開飼料配方軟件。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調查,當前國產配方軟件受限于企業影響力、盈利模式等客觀條件,在行業中的推廣和使用范圍有限。專家建議,要加快國產飼料配方軟件研發應用。一是推動飼料配方數據系統國產化,打造國家級數字飼料創新平臺,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中國特色的飼料配方數據系統。二是加大數字飼料領域的科技投入保障,持續完善我國自主的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動態營養需要量等。三是在全行業推廣國產化的飼料數據配方系統。
進口大豆到港裝運場景。資料圖
廣開源:挖掘蛋白資源,減少豆粕依賴
專家認為,開發更多蛋白飼料資源,也是實現飼用豆粕減量替代的重要路徑。食用動物副產品、微生物蛋白、昆蟲蛋白等都是可利用的蛋白飼料資源,通過規范生產工藝,配合使用添加劑,可有效替代豆粕。
微生物蛋白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型蛋白資源。2021年,北京首鋼朗澤公司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突破乙醇梭菌蛋白制備核心關鍵技術,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新飼料原料證書。乙醇梭菌產品的粗蛋白質含量是豆粕的近2倍,可在各類動物上廣泛使用,具備全部替代魚粉和豆粕的潛力。截至2023年4月,首鋼朗澤公司已建成4條生產線,合計產能達到2.5萬噸,并在多地籌備建廠,計劃產能合計5萬噸。
乙醇梭菌蛋白生產廠。黃慶生 攝
餐桌剩余食物也是可利用的資源。有關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城市商業餐飲和單位食堂餐桌剩余食物近2000萬噸,這部分資源經適當加工后可作優質飼料原料。2022年,農業農村部在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組織開展餐桌剩余食物飼料化定向使用試點,全年共收集處理餐桌剩余食物1.6萬噸,生產飼料產品7000噸,定向用于蛋雞養殖,應用效果良好。
據了解,通過挖掘利用動物源性原料和非常規蛋白資源,加上大豆油料擴種增產的植物蛋白原料,可增加飼料蛋白供應量約1200萬噸,替代33%的進口飼料蛋白。其中,如果將60%工業尾氣的一碳氣體用于發酵,可生產微生物菌體飼料蛋白520萬噸;對尿素充分利用,可折合飼料蛋白260萬噸;在35個大中城市收集餐桌剩余食物,預計可轉化成飼料蛋白70萬噸;開發因病死亡動物、毛皮動物屠體等動物蛋白,可提供飼料蛋白合計165萬噸;擴種大豆油料作物可提供飼料蛋白185萬噸。
調結構:提升優質飼草占比,實現增草節糧
專家介紹,在牛羊等反芻動物飼養中,充分保障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供應,可提高養殖效率,減少精飼料用量,降低豆粕需求。《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奶牛養殖飼草料結構中優質飼草占比達65%以上,肉牛達25%以上。
目前,我國肉牛、肉羊和奶牛飼草料結構中,優質飼草占比分別為15%、14%和61%,與理想需求相比分別有20、18和4個百分點的差距。據專家測算,當前牛羊養殖對優質飼草需求約1.2億噸,產需缺口有4000萬噸。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增加優質飼草供給,要充分挖掘各類土地資源潛力。在耕地方面,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都明確指出,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要在充分保障糧食生產用地的前提下,探索推行糧食作物與優質飼草輪作、“苜蓿—玉米”套種等模式。在鹽堿地方面,全國約2.8億畝的鹽堿地具備開發潛力,據測算,通過建設“鹽堿地草帶”,建成8000萬畝飼草生產基地,每年可增加飼草供應3600萬噸以上。在草地方面,要利用好南方草山草坡、水熱條件較好的草原等土地資源,通過土地平整、宜機化改造等措施,建設高標準人工飼草料地。
四川:構建多元化飼料配方體系
作為畜牧業大省,近年來四川省通過現代畜牧科技工程實現“開源節流”,尤其是著手加快構建具有蜀地特色的多元化飼料配方體系,節約飼用糧消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表示,四川作為農業大省,非常規飼料資源極其豐富,包括農產品加工副產物、植物及其副產物,如菜籽粕、棉籽粕雜粕、玉米和小麥等谷物加工副產物,但實際飼用率不足20%,具有極大的開發空間。
2021年以來,四川農業大學牽頭實施了“川豬精準營養與非糧型營養源創制”項目,以替代型蛋白資源選擇、飼料原料營養價值精準評價、豬精準營養需要評價以及低蛋白日糧技術等為抓手,開展了生長育肥豬飼糧豆粕減量技術的攻關、集成與應用,初步構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多元化飼料配方體系,建立了低蛋白和豆粕減量使用示范基地4個、發酵飼料研發基地1個、非糧型生物飼料原料發酵生產線5條;研制玉米豆粕減量大豬配合飼料產品2個;參與制定豆粕減量替代團體標準1項。
據了解,從該技術在企業示范應用的情況測算,可實現豬飼糧豆粕使用量降低2-5個百分點,飼料成本降低50-150元/噸,少用豆粕100多萬噸,節約飼料成本近2億元。項目示范企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豬禽多元化日糧應用”、四川鐵騎力士實業有限公司“雜糧雜粕原料精細加工利用”分別入選2022年農業農村部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對于解決優質飼料原料缺口、人畜爭糧問題及保障糧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飼料獸藥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四川將開展地源性特色蛋白飼料原料資源調查,充分挖掘區域優勢蛋白飼料原料資源;優化調整飼料配方,加快低蛋白日糧技術和抗病營養技術的集成研究與推廣應用,加快推進飼料精準營養和精準配制工藝運用,提升飼料轉化效率。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積極推介減量替代成功模式和典型案例,引導飼料養殖行業減少豆粕用量,促進飼料糧節約降耗。
山東:“四措并舉”推進飼料糧節約降耗
山東是農業大省、畜牧大省和飼料生產使用大省。2022年,飼料產品總產量4484.8萬噸,飼料工業總產值1969.7億元,均位居全國首位。近年來,山東省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多措并舉節流開源,飼用豆粕減量替代穩步推進,飼料糧節約降耗成效顯著。
積極研發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強化產學研結合,推進完善飼料原料營養價值快速評價方法和精準營養參數數據庫,為豆粕減量替代提供精準基礎數據支撐。結合氨基酸平衡理論與飼料凈能體系,開展非常規飼料蛋白質高效利用技術研發推廣。建立酶制劑精準定制平臺,開展功能性酶制劑研發推廣。圍繞飼料蛋白安全高效利用,加大發酵、膨化、脫毒等蛋白原料預處理技術推廣,畜禽低蛋白日糧覆蓋面不斷提高。
充分發掘利用蛋白飼料資源。開展地源性蛋白質飼料資源調查與開發,挖掘花生餅粕、棉籽餅粕、玉米加工副產品等植物性蛋白飼料資源,全省地源性植物蛋白飼料資源利用率達到98%。充分發揮屠宰大省優勢,開發應用肉骨粉、羽毛粉、血漿蛋白粉等動物性蛋白飼料資源。推廣應用單細胞蛋白、菌體蛋白、藻類蛋白、昆蟲蛋白、糟渣類發酵副產物等可利用蛋白資源,拓展蛋白飼料替代資源供給來源。
調整優化飼草料種植結構。大力實施“糧改飼”,推進苜蓿、燕麥、小黑麥等優質飼草種植,加快構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建立結構合理、安全高效的現代草牧業產業體系。目前,山東實施糧改飼項目縣達到115個,基本實現了農業縣(市、區)全覆蓋。全省規模奶牛場全株青貯玉米使用率100%,規模肉牛場、肉羊場全株青貯玉米使用率分別達到50%、30%,糧改飼面積穩定在260萬畝,生產飼草750萬噸,每年可減用玉米和豆粕100萬噸(玉米80萬噸、豆粕20萬噸),有效實現“以草代料”。
強化豆粕減量替代示范帶動。2020年起,在全省飼料行業推廣“低蛋白、低能量、高轉化利用率”飼料。2022年,組織開展“山東飼料行業提效減量節糧示范產品”認定活動,向社會推薦和宣傳60家飼料生產企業128個飼料示范產品。其中,生豬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飼料取得顯著成效。仔豬(體重≤25公斤)、中豬(體重25-60公斤)飼料粗蛋白質的檢測均值分別為15.4%、13.7%,比照國標規定的最高推薦限值分別降低14.6%、11.7%。
內蒙古:優質飼草供給持續增加
“加大優質飼草種植面積,提升優質飼草自給率,是乳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農牧局局長高涵介紹,近年來,呼和浩特各養殖企業的豆粕使用量明顯減少,優質飼草供給持續增加。2022年呼和浩特市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130萬畝,2023年飼草總面積將達到145萬畝以上。
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嘉鶴牧業有限公司舍林種雞基地,2000余只雞正吃著由該公司研發、生產的生物發酵飼料。
以沙果為原料生產新型生物發酵飼料。
“為了響應國家豆粕減量的要求,公司從2020年就開始研發沙果生物發酵飼料,2022年與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院校聯合研發新產品,將興安盟的落地沙果、有損傷不合格沙果、生產果干剩的沙果核加上其他飼料原料,利用現代復合菌、酶協同發酵技術,用呼吸膜袋子進行固態厭氧發酵,生產出沙果生物發酵飼料——生態寶。這種產品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畜禽飼料內,能夠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豆粕使用量。”公司總經理趙海山介紹說。
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對于養殖者節本、飼料生產者節料、全行業增效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推動豆粕減量行動,興安盟農牧局積極開展減量替代宣傳培訓,在養殖環節加大低蛋白高氨基酸日糧推廣應用宣傳,引導養殖戶樹立正確的營養理念。另外,還結合全盟飼料資源現狀,在借鑒國內外低蛋白日糧研究基礎上,組織飼料生產企業開展飼料產品精準配方研究。
“我們正在用新飼料做實驗,新飼料喂養的牛日增重2.1公斤左右,比傳統飼料日增重0.8公斤左右。”烏蘭浩特市嘉鶴牧業有限公司研究人員劉鋒介紹說,公司研發的新飼料正在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蒙東綠草地牛羊養殖場進行實驗,由于比傳統飼料營養更充分、消化率更高,現已得到較好的實驗效果。
記者從內蒙古農牧廳了解到,近年來,內蒙古各級農牧部門積極引導飼料生產企業廣泛應用和推廣《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糧技術》《雜糧雜粕型多元化日糧技術》《飼料精準配方高效加工技術》等飼料中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模式。2020年,全區飼料總產量462萬噸,玉米用量占比41%,豆粕用量占比12.95%。2022年,全區飼料總產量650萬噸,玉米用量占比36.8%,豆粕用量占比11.97%。玉米和豆粕用量同比下降4.2%和1.05%。
湖南:“原料直通”工程“減豆”明顯
湖南省各地充分發揮飼料原料產地優勢,加大對糧油副產物、動物源蛋白的開發利用,推動豆粕減量替代。其中,益陽市探索了糧油加工企業與飼料加工企業的“原料直通”,取得了較好的“減豆”成效。
據了解,為解決以生豬、家禽、蝦(蟹)為主體的養殖行業對蛋白類飼料原料的旺盛需求,益陽市充分依托資源稟賦,利用大米加工中產生的大米蛋白粉、米糠、米糠粕、稻米酒糟及其可溶物以及油菜籽煉油壓榨后產生的菜籽餅粕等替代飼用豆粕,不斷降低飼料中的豆粕用量占比。
為此,益陽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牽線高質量糧油加工企業與飼料生產企業建立“原料直通車”,在糧油加工企業實現即磨即榨即送,在飼料生產企業完成即測即收即用。從田間地頭金燦燦的稻谷油菜,到榨油車間熱騰騰的餅粕,再到飼料生產企業香噴噴的制粒成品,“原料直通”的做法從源頭減少了霉菌滋生帶來的潛在品質影響,確保了原料品質。
這一做法不僅讓益陽飼料生產企業受惠,還有效保障了其他省市的飼料原料供應,大量應季優質餅粕原料運輸到常德、衡陽乃至湖北等地的飼料生產企業,緩沖各地因作物收割期不同帶來的飼料原料價格波動,從而減輕對進口豆粕的依賴。
與此同時,湖南省家禽產業技術體系湘北試驗站碩博團隊長期開展飼料資源開發利用試驗,聚集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厚科研資源,為實現畜禽水產養殖飼用豆粕替代建立技術儲備。
湖南省家禽產業技術體系湘北試驗站碩博團隊科研人員
在湖南省家禽產業技術體系安化基地進行飼用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工作。
“我們團隊通過長期的科學試驗,建立起數據庫模型動態預測動物生長需求,以凈能值和可消化氨基酸等關鍵參數為基礎,在補充氨基酸、添加酶制劑和通過優化生產工藝降低抗營養因子的前提下,確定了大米、油菜等作物加工副產物和動物源蛋白原料在不同動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適宜添加量。”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益陽分院專家、湖南省家禽產業技術體系湘北試驗站站長孫杰龍向記者介紹,通過上述合理替代技術,益陽市大益農等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的部分保育階段豬料配方豆粕使用比例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7%、育肥階段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1%,特定育肥豬飼料配方能夠實現無豆粕配方日糧,稻蝦(蟹)飼料大比例使用替代雜粕,豆粕減量更多。
下一步,益陽市將在現有餅粕替代飼用豆粕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本地生豬和肉禽屠宰加工資源,在落實跟蹤檢測的前提下,鼓勵有相應資質的企業提煉生產肉粉、動物油渣等非反芻動物飼料,實現屠宰加工環節副產物的價值挖掘,多措并舉加快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湖北:低蛋白配方技術推廣取得成效
為促進養殖業節糧降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湖北省飼料企業積極推廣低蛋白多元化飼料精準配方技術,取得了明顯成效。
日前,湖北省飼料工業協會在武昌召開豆粕減量替代專題會議,湖北晨科農牧集團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開展飼料精準配方應用和武漢大北農農牧公司豆粕替代與減量在豬料的研究與應用等典型案例在會上予以推廣。湖北晨科農牧集團董事長戴小方等專家向與會代表分享了在探索禽飼料實施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中的經驗。
戴小方認為,減量行動的措施包括:育種水平提高、養殖模式優化、飼料加工技術提高、精準配方和精準飼喂、可利用氨基酸與凈能計算和試驗、動物健康維護等。酶制劑、益生菌、酸化劑、寡糖等既能維護動物腸道的健康,也能幫助動物更好地利用飼料中的養分,從而提高動物的餌料系數、料蛋比、料肉比,更直接地減少蛋白原料與能量原料的消耗。
協會發布了仔豬及生長育肥豬、母豬、肉雞、蛋雞等四項低蛋白質日糧配制指南系列團體標準。力推低蛋白多元化飼料技術,實施精準營養和精細加工。充分挖掘非糧型飼料資源,實施開源替代。積極發揮豆粕減量替代典型案例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為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實施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發揮專家指導作用,總結豆粕減量替代典型模式,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協會會長詹志春表示,爭取在未來兩年內將湖北省豆粕用量占比降低1-2個百分點,共同譜寫湖北飼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