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與草地生態研究所研究員 蔣齊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與草地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蔣齊團隊主要研究干旱半干旱區光伏基地植被種植方案。
從荒漠化治理、區域生態修復到草畜產業發展,“林草”不僅是蔣齊扎根研究的領域,也是他連續兩屆履職全國政協委員呼吁和關注的重點。“特別是草畜產業發展,不僅和草原生態建設息息相關,又直接影響著農民增收致富。”蔣齊說。
這兩年,在全區各地開展林草育種和試驗推廣中,蔣齊發現,在寧夏尤其是南部山區,飼草短缺已成為制約當地養殖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他通過查閱資料、多方調研了解到,在我國西部牛羊重點養殖和優勢產區,飼草短缺是共性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深入推進,特色養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飼草短缺問題愈發嚴峻。“以寧夏固原市為例,前幾年超過70%的農民通過養牛實現了穩定脫貧,如今肉牛養殖又是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固原的肉牛飼養量超100萬頭,但飼草缺口卻達66萬噸,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對脫貧群眾穩定增收帶來不小挑戰。”蔣齊說。
優質牧草的良種繁育和試驗推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區外調運”成為緩解當下區域性牧草短缺的有效途徑。然而,跨省調運運費高又成為一大痛點。“養殖戶算了一筆賬,從河北調運干草,運費是450元/噸,占飼草總成本的39%,其中過路費80元/噸,這直接導致了養殖成本增加。”蔣齊告訴記者。
今年全國兩會,蔣齊準備提出“減免飼草調運過路費”的建議。“希望從國家層面將整車合法裝載運輸的牧草、草塊、草顆粒、草粉、飼用秸稈、青貯飼草六大類牧草產品納入綠色通道產品目錄,取消運送牧草的大型貨車過路過橋通行費,暢通國內飼草流通大循環,解決西部養殖省區區域性缺草問題,實現全國性飼草產業和草食畜牧業的良性循環。”